2024年10月23日晚7:30-9:30,外语学院语言与文化研究团队举行第十八次交流研讨会,会议由贾丽老师主持,张方良老师和穆锦瑾老师分享了两人的阶段性阅读成果。
张方良老师以线上观摩学习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级英语2》为契机,探索了智能体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列举了外语教育中的生成性人工智能技术,并对其在英语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场景进行了详细解读和思考,分享了智能体在外语教学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指出学生用好智能体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未来外语教师面临的挑战,构建AI+教师的人机协作式教学生态时代已经来临。此外,还分享了如何运用AI辅助课程设计,让学生与AI智能体进行话题辩论,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会者兴趣盎然,纷纷提问和交流。此次智能体的分享给我院未来的外语教学打开了一个全新视野,可以预见智能体也将成为未来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
穆锦瑾老师基于最近阅读的《社会认知视域下动机信念与积极心理特质对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影响机制研究》一文,做了《二语写作中的动机信念与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分享。首先,从二语写作的复杂性、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多维结构、动机信念与积极心理特质的作用三个方面分析该理论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其次分别介绍了动机信念和积极心理特质对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影响。尤其是积极心理特质中的成长型思维和二语坚毅共同对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产生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两个术语令人耳目一新,穆老师认为本研究对外语教学及未来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如外语教师要了解学生动机信念,从而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同时该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如需进一步开展历时研究,动态追踪自我调节学习与心理因素的关联。她希望更多的学者关注该方面研究,以期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外语学习者,实现“全人”育人理念。
最后,马永强副院长对两位老师的分享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希望大家积极探索和尝试,将上述理论和AI教学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马院长分享了自己使用人工智能的经历和心得,从论文评阅、提炼论文要点、文献综述、科研选题拟定等方面演示了如何使用豆包提高教学、科研效率。同时,鼓励和鞭策老师们坚持不懈做科研,建议跳出教学方面选题,比如关注大政方针、地方特色等,要有点子有效率,借助智能体等工具辅助科研,积极阅读文献,申报各级各类项目,不断精进和优化自己的科研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