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新闻快讯>>正文
新闻快讯
 通知公告 
 新闻快讯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司显柱教授应邀为外语学院师生作专题讲座
    2023-11-18 09:19  

    2023年11月17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二级教授司显柱应邀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漫谈文学语言与文学翻译”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外语学院副院长董亮主持,校纪委书记陈静教授,学院部分师生共1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司显柱教授首先从文学性:形式与意义出发,从语言符号的能指层面及文学语言表意的间接性、隐蔽性讨论了文学与非文学之不同。从语言符号的能指的层面看,文学作品使用描写性语言,或者说文学语言;而非文学作品,使用非文学语言。文学作品的意义,因其所使用的文学性语言的特征,可以有多种意义和解释。

    随后,司教授围绕“为什么文学作品具有多重意义” 和“为什么提倡、追求文学作品的不确定性”两个核心问题,通过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文本的多意性及语言的不完备性展开阐述,司教授从文学翻译的两个基本概念“形式”与“意义出发,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以著名文学家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古诗歌的不同译本为例,说明了文学翻译的重点是“形式”,翻译的首要目的是艺术形式与原文一致。而翻译文本不可能全部再现原文本的读者在阅读时所唤起的他对文本所在的整个文化领域的联想意义,译作不可能实现与原作意义上的完全对等。在这个意义上,文学,具体地说文学作品的意义,译可译,非常译。

    最后,通过对不同译文的评析,司教授指出:虽然译作不可能实现与原作意义上的完全对等,但是任何阐释、传译都必须基于原作文本所形成的阅读空间,所提供的理解可能性。对于文学语篇的翻译,由于文学的以上特征,所要求的则是笼罩全篇的气氛,是鸟瞰整体宏观的架构,把语言不能表达的表达出来,既是文学的本质,翻译一事就不能用任何肯定的方法,只有求助于从模糊中显出要表达的意思/意境来。所以,一般认为文学翻译的要求远远高于非文学翻译。

    本次讲座进一步拓展了我院师生的视野,对于师生开展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