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教学科研>>学术交流>>正文
学术交流
 教学成果 
 科研成果 
 学术交流 
    外语学院语言与文化研究团队举行第九次交流会
    2024-01-05 10:48  

    2024年1月4日晚7:30—9:30,语言与文化研究团队在腾讯会议举办了第九次研讨会,会议由刘安老师主持,张方良和刘安老师分享了个人近期的学习心得。

    张方良老师分享的主题是“跨文化外语教育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她从什么是跨文化外语教育入手,逐步深入,回顾了外语教育中文化观的相关背景及发展,讨论了跨文化外语教育发展的趋势,跨文化外语教育发展的新动力,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跨文化交际课程的三大板块,最后提出“三全育人”视角下课程的教学体系建构的一些个人思考。跨文化外语教育是后方法时代外语教育的新理念,是新时代外语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课程思政、新文科建设、国际传播能力和话语建设的背景下,跨文化外语教育被注入了更多的活力。跨文化交际课程涉及基本概念、交际障碍以及能力培养三个板块,“三全育人”视角下《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体系建构可以从教学、实践、多学科、评价四个方面入手。

    刘安老师分享了她近期参加的“首届前沿语言学文学和教学国际论坛暨青年教师教育发展论坛”的参会心得,通过展示主旨发言的题目,并逐一介绍了每一个主旨发言的主要内容,从文学、语言学、翻译、教学等方面分享了本次参会的前沿动态和重要学术成果。例如西南大学李力教授的主旨发言题目是《阅读过程的模式及英语阅读教学》,他提出英语教学中很多老师惯用的skimming & scanning是快速了解文本的大致内容或获取具体的、单个的信息的重要手段,但不可能让我们理解文本的全部内容,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更不能让我们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必须要down to the bottom,才能真正理解文本的内容,从而颠覆了以往传统教学的一贯做法。河北师范大学李正栓教授以《毛泽东<沁园春 雪>译者行为比较》为题,通过以三个典型版本为例对三组译者行为进行研究,探讨译文中诗人形象以及形象建构中的得失,分享了他在翻译诗歌过程中的心得和经历,提出文化知识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华树教授的《GenAI时代语言服务行业发展与外语教育创新》探讨新技术在外语教育中的主要作用、主要挑战以及可能得应变之道,提出外语教师如何加强技术赋能、提升技术素养,从而促进外语教育的生态协同发展。

    马永强副院长对两位老师的分享内容做了肯定和简单总结。鼓励老师们继续坚持阅读和写作,并逐渐凝练科研方向,通过不断尝试申报项目和写作投稿,必然会有所收获。同时希望老师们尝试合作,发挥团队智慧,共同钻研和产出成果。马院长希望老师们充分利用即将到来的寒假时间,坚持学术积累,不断提高科研能力。

    最后,团队讨论确定了下次交流会的轮值负责人和科研学习报告人员,提出以更加灵活轻松的方式交流和学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