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成立于2000年,形成了“三系一部两中心”的教研架构:学院内设英语系、商务英语系、翻译系、大学外语教学部、实验教学中心、中华文化典籍外译中心和学院办公室。开设英语、商务英语和翻译三个本科专业,商务英语专业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4年获批甘肃省高水平新文科建设专业与甘肃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国际商务(双语)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商务基础英语》《理解当代中国:英语读写》《大学英语》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国际贸易(英)》《国际商务谈判(英)》《英语文学导论》为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完成3门慕课(《商务基础英语》《跨文化商务交际》《英汉对比与文学修辞翻译》),1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视听说》),立项1门知识图谱(《语言学》)课程,1项数字化教材(《理解甘肃:文化旅游实用英语教程》)。商务英语(数字商务方向)专业为校级数字赋能交叉融合专业,6门课程为校级数字赋能交叉融合课程。2024年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授权点获批,并于2025年开始招生。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86人,其中专任教师75人。专任教师中,博士14人(含在读7人),高级职称教师51人,讲师24人。1人荣获甘肃省“四有好老师”荣誉称号,多人荣获校级“教学名师”“青年教师成才奖”“优秀教学奖”“我最喜爱的教师”等荣誉称号;学院荣获2024“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甘肃赛区复赛优秀组织奖;多名教师取得国家级、省级教学竞赛佳绩,在第十五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 (英语专业组) 甘肃赛区决赛中,两名教师分获商英组一等奖和英语组三等奖。
近五年,学院教师主持、参与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共计80余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4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11项,甘肃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5项、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余项;教师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译著、教材10余部。

外语学院积极探索人工智能(AI)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创新应用,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数字素养和跨学科能力的高素质外语人才。商务英语专业开设了跨境电商运营微专业,配备跨境直播实训室,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人工智能驱动的数字化工具进行跨文化沟通、市场分析和商务决策,成为具备科技素养的国际化商务人才。英语专业与翻译专业聚焦现代技术对语言服务本地化的影响,重点分析人工智能、机器翻译、语料库技术等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与优化。学院配备智能语言实验室与计算机辅助翻译(CAT)工具,提供沉浸式实践平台,助力学生适应未来职业需求。
学院先后与厦门亿学软件有限公司、广东星火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中甘国际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甘肃中侨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艾森(宁波)智能有限公司、西安迪佳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京云在商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试译宝)等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扎实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切实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商务实践大赛、全国口译大赛、全国跨文化能力大赛中均表现优异,成绩斐然。

学院充分利用与国外院校合作办学资源,探索“3+1+1”办学模式。2024届毕业生中有9名同学赴英国、白俄罗斯、俄罗斯境外留学(其中2位同学取得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格),6名同学赴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参加“2024年寒假澳大利亚英语和跨文化交流学习及企业参访实践项目”,1名同学赴俄罗斯乌拉尔国立经济大学交流访学,1位同学赴波兰尼古拉哥白尼大学参加本硕连读项目。

学院为剑桥商务英语(BEC)初、中、高级考试、剑桥少儿英语(YLE)教育部直属考点;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甘肃省考点,致力于建立健全的社会英语考试体系,为广大考生搭建社会服务平台。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以党建带团建,把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第一目标。教工第一党支部获批“省级样板支部”,教工第二党支部荣获第三批新时代甘肃省高校党建样板支部,学生党支部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院分团委连续三年获得“五四红旗分团委”荣誉称号。学院倡导“快乐学习,幸福生活、健康成长”的大学生活理念,形成了“笃学善行、追求卓越”的良好院风。

专业介绍
1、商务英语专业(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技能,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能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国际金融、跨境电子商务等涉外领域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培养规格:
知识储备上,要求学生掌握通识教育类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类知识,包括英语语言知识、英语文学知识,了解并熟悉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地理等国别与区域知识;具有宽广的商务知识,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我国对外经贸政策法规、国际商务领域的规则和惯例,以及国际商务活动中的相关环境因素。能力训练上,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商务英语运用能力和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量化思维能力和数字化信息收集能力;具有基本的商务分析、决策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较强的领导、管理、协调和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第二外语运用能力。素质要求上,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学科基本素养;具有职业精神、商业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主要课程
商务基础英语、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微积分基础、第二外语、商务英语写作、商务高级英语、英语语法、语言学导论、经济学导论(双语)、国际商务导论(双语)、国际贸易(双语)、管理学导论(双语)、西方文明史、商务翻译、跨文化商务交际、英语演讲与辩论、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谈判(双语)、商务英语技能实训、中国文化概要、商务礼仪、国际商法导论(双语)、国际金融(双语)、商务统计分析、国际市场营销、英语文学导论、商业伦理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工作适用范围:在国际商务公司、外资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机构、跨国公司中国分公司、境外中国公司涉外机构、政府、行政事业单位从事国际贸易、进出口贸易、商务谈判、翻译、涉外文秘和管理等工作;也适合各外贸易公司、商场、宾馆、企事业单位办公部门等工作。
2、英语专业(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较强的跨文化能力、厚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能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熟练使用英语从事英语教育教学、涉外行业、学术研究等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培养规格:
知识储备上,要求学生掌握通识教育类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类知识,包括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等基础知识,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基本情况;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我国国情和国际发展动态;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学术规范,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能力训练上,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英汉口笔译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思辨能力;具有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与研究的能力及完成所从事专业任务的能力;具有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第二外语运用能力;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及不断学习与适应发展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国际社会发展的能力。素质要求上,学生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国家情怀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良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树立高远志向,具有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具有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语言技能,具备语言、文化、文学等基本的外语学科素养,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审美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感;学会运用法律保护他人和自己的权益,在专业领域实践过程中能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规范;具有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敢于怀疑、分析和批判的精神;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充分认识到不断自我完善和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智等。
主要课程:
综合英语、英语语法、第二外语、英语写作、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概要、语言学导论、英汉/汉英笔译、英语文学导论、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英语视听说、翻译技术、英语演讲与辩论、英汉/汉英口译、西方文明史、英语国家概况、英语文学选读、文献检索与写作方法、语言研究方法论、翻译批评与赏析、第二语言习得、英语文献阅读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工作适用范围:在中小学、幼儿园以及其他类型、层次的英语培训机构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其次在各类各级公司、企业从事一般性翻译或外贸工作。或在贸易公司、涉外机构、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金融国贸等单位从事文秘、翻译、业务人员或行政管理人员等工作,同时也可在各级政府涉外部门、各类外向型企业或公司以及银行、保险、海关、边防及科研等部门工作。
3、翻译专业(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适应哲学社会科学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建设要求,遵循学校“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技术素养、扎实的英汉双语翻译基本功和计算机辅助翻译能力,熟练掌握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翻译技术及项目管理,打造能胜任互联网、财经、科技、教育等领域口笔译工作的融通性语言技术人才。
培养规格:
(1)知识要求
具备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等基础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英汉语言及中西文化的差异,了解中国国情和国际形势;掌握翻译基本理论、口笔译技巧与方法、计算机编程语言基础(Python),了解翻译及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较系统地掌握一门第二外语。
(2)能力要求
具有卓越的英汉双语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从事一定难度的英汉口笔互译;了解和熟练运用翻译工具和软件,能采用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等人机交互技术生产标准语言产品;掌握和熟练运用通用编程语言,了解基础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能够做好翻译项目管理;具备用第二外语进行听、说、读、写的初级能力。
(3)素质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志向高远、不懈奋斗;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能深刻理解当前经济社会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与新挑战;深怀家国情怀,能够通过翻译讲好中国故事,作好对外文化传播;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基本的学科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行业规范。
主要课程:
翻译概论、中国文化概要、现代汉语、英语语法、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写作、Python基础、英汉笔译、汉英笔译、语料库翻译学、计算机辅助翻译、语言学导论、英语文学导论、理解当代中国:英语演讲、Python与语料库、英汉/汉英口译、翻译项目管理、英汉名译赏析、英汉对比与翻译、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语言计算与信息检索。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工作适用范围:在涉外机构、外资企业、银行、保险、海关、边防、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同时也可以选择留学、考研或国外就业。